note.jpg (6906 bytes)  附錄 A1.6

五陰(細表)

色陰 受陰 想陰 行陰 識陰
五根
(眼、耳、鼻、舌、身)六塵
(色、聲、香、
味、觸、法)
五識
(眼識、耳識、鼻識、
舌識、身識)


想力弱
意識
(第六意識)



想力最大
意根
(第七識)



思力最大
阿賴耶識
(第八識)

質礙
(凡有形質,
有障礙者)
領納
(對境而承受事物
之心之作用)
想像
(對境而想像事物
之心之作用)
遷流造作
(常緣過去、現在、
未來一切善惡
之心之作用)
了別
(對境而了別識知
事物之心之本體)
以集合而有 以接觸而成 以緣影而生 以偏計而名 以了別為相
四大五根
和合積聚而成身
(四大假合而有)
1 可見可對
2 不可見可對
3 不可見無可對
五識五塵
和合積聚而有受



(妄想分別而有)
意識六塵
和合積聚而有想



(妄想分別而有)
意識思惟塵境
造作善惡諸業,
念念不停
和合積聚以為行。

(妄想分別而有)
是了別諸法之本體,
執持一切染淨種子,
和合積聚以為識。


(妄想分別而有)
了別一切事相
(分別事識)
分別色等六境
了別一切事相
(分別事識)
兼緣法塵
了別一切妄相

緣過去五塵落射影子
了別真實自體
(了別自識所現之境)
物質的一切現象 精神的一種作用
(塵境接觸所生之感覺)
精神的一種作用
(取境分別之知覺)
精神的一種作用
(有造作思慮的作用)
精神的一種作用
(統一前四之心力)
生理 心理
(感情)
心理
(觀念)
心理
(意志)
心理
(認識)

五陰皆是因緣所生法,究竟沒有實體(色--四大假合而有;受、想、行、識--妄想分別而有),無一不空,故曰皆空。

A1.1~1.2   四科
A1.3~1.4   八識
A1.5   第六意識
A1.6   五陰(細表)

prev buddhabut-l.jpg (2511 bytes) buddhabut-r.jpg (2516 bytes) next